找到相关内容136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“社会问题”的看法

    果报就有不同,因此要想解决世间上所谓的“三灾八难”,一定要全人类自省、自觉,还要自修。  说到业力,有“共业”,也有“别业”,也就是有自己个别的业,也有大家共同招感的业。例如:卡翠纳飓风横扫美国的纽奥良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262502.html
  •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(2)

    自修”。南昌妙住庵黄心尼,“年十三,慈父见背”,靠母亲做针线活度日,婚后又屡遭不幸,“逐辗转为妓”,受一老尼度化出家。清朝栾城妓女月桂,因家贫,父母令她为妓,而非本人意愿,后来同样一个老比丘尼的接引下...坚固子,因以其金刚心法名世。圆照法师生前曾为一居士书偈,述金刚心法要旨,曰:“自心净土自道场,自性弥陀自法王,自来自去自三昧,自修自证自金刚。”  需要补充的是,目前大陆各地的尼众佛学教育都方兴未艾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262523.html
  • 二OO一年中国大陆佛教会议综述

    研究所主办,会议的主题是“佛教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”。中日学者共宣读了十篇论文。  中国杨曾文对宋初禅宗正在江浙一带迅速兴起,以主张“识心见性”、自修自悟的教说和独特的参禅方式吸引了众多信徒,特别受到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562527.html
  •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——以《佛祖统纪》为中心

    !(29)  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,首先,志磐以为,智者为了劝诫僧徒努力自修,而故意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五品。其次,智者的本迹皆不可知,可能是等觉、妙觉的圣贤吧!根据志磐的看法,智者自说五品,乃是一时的...

    宋道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762529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佛教对斋教的批判

    文表示斋教与“教匪”有关,实在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。  综合以上,来自佛教的批判,以及斋教内部的呼吁,或许可以看出斋教已无法在佛教正统旗帜下,依照自己的传统经教顺利的传播,要不就转型为佛教,要不就沉潜自修。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662666.html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折服旁者,亦无暇自修,自他两害。如此执着((J晤法”,则如用黄金制马桶以盛污秽无异。  如是种种皆是为“悟法”所迷,然其过错不在佛法本身,而在人之我执深重。若如此“行持”,至驴年亦不能明了“长舒两脚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如何落实儿童读经教育

    是部部都通。  这就是聪明人学三部、五部,其他的不学都通;中等人学十部、八部也都通了,所以没有学过的东西也能通达明了。我跟老师学这五部经,其他的经教自修即可。《华严经》我只听他讲一卷,八十卷怎么讲法,...

    净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0363064.html
  • 晚唐时期中国禅宗南岳系的白话诗

    祖堂集》、《景德录》皆曰,智闲到南阳慧忠国师曾经栖息过的香严山,因以瓦砾击竹作声,失笑而大悟灵佑旨意。乃作偈云:  一桎忘所知,更不自修持。处处无踪迹,声色外威仪。十方达道者,咸言上上机。  智闲还有《...

    张 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2363123.html
  • 唐密——提问与解答

    ,演进不息。  问题十三:除独自修法外,有没有必要共同修法?  师答:关键是,要“真如熏无明”,要保持极静的状态。比如:你和我一起修法,当然对你有好处。闭关的目的也是避免世间无明的熏染,保持“真如熏...

    杨佛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463192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这三则公案可以说明,真正的行道者在自修方面,一定是于一切法,离名绝相,默照心通,而不可用名想言说诠表认识的,也是对凡夫依名取相、颠倒妄执上的一切法的彻底否定。这就是禅,姑且说它为“离言默照禅”。中国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